紧握创新之钥
蔚蓝海岸之畔,科技园摩天高楼耸立,后海中心区五彩霓虹闪烁,蜚声中外的科技公司随处可见。
这里是深圳南山区——中国上市公司密度最高的地方。
就在不久前,坐落于南山的深圳市游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上演了一幕大型商业传奇。其孵化的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销售超千万份,掀起海内外“西游热”。
从传统农业镇,成长为初具意象的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南山已连续7年位居全国创新百强区榜首,2023年,南山区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7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3家。
有改革开放的基因,有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一路走来,“创新”始终是南山最为闪耀的标签。
家电企业康佳、创维,互联网企业腾讯,手机厂商科健、传音,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中兴……每一波时代浪潮中,南山都涌现出代表性的创新企业。敢闯敢干、勇于创新,让南山人踩上了节拍、找到了位置、抢到了机遇。
如今,南山被誉为“梦想和奇迹最容易诞生的地方”,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逼近万亿元。
2024年6月26日,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智园的优必选总部,工作人员对人形机器人进行测试。新华社记者 毛思倩 摄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放眼全国,传统产业占比较大、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后劲愈发不足,成为一些县市共同面临的难题,如何逆势突围、破局成棋?
800亿元、900亿元、1000亿元,巩义市近5年先后跨过3个台阶,成为河南省首个“千亿县”。一路向上的经济总量曲线,背后是持续向创新要动力。
在巩义,万达铝业公司说“没有新的高端的产品,万达早被市场淘汰了”,泛锐熠辉公司称“公司最忙的地方不在车间,而在实验室”,天祥新材料公司认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是靠技术研发拿到的”……
创新蔚然成风,靠企业努力,更离不开政府有为。在巩义,行业发展研讨会上,企业家坐“主位”,领导干部坐周边;一家创业公司的博士团队,初到巩义遇上住房难题,被安排到与市领导同住一栋公寓楼……
目前,巩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覆盖率为71.46%,研发投入强度已达2.8%,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量从2020年的35家增加到去年的67家。
将创新“置顶”,广袤县域地区正在加快布局科创版图,迭代创新体系。
四川广汉推动建设“西部传感谷”,从传感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传感元器件生产等方面布局未来,规划到2027年,传感器相关产值突破100亿元;
浙江乐清坚持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将电气产业和新能源产业融合发展,加强开拓国外市场,不断进行深度研发、科技创新;
江西贵溪通过持续开展科技攻关,电子级氧化铜粉、高速型镀层电极丝等新研发产品,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国产化……
这是2024年9月27日在湖南宁乡拍摄的湖南星邦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制造工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陈泽国 摄
县域向“新”攀登,正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今年前11个月,随着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全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增速明显快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8.8%,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
数千小城如同一条条奔腾的江河,万流入海,汇聚起中国经济波澜壮阔的力量。
Tags:#县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