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退役设备回收利用体系是关键
在李成良看来,无论是物理法、化学法,还是可循环设计,从技术路线上看都有很强的关联性,只是在经济性、规模化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他认为,当务之急是摸索建立产业可持续运行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和能够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产业生态。
“不管是谁处理,都要算经济账。在没有强制处理的情况下,只要不划算,企业的积极性就会大大下降。”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与环境专委会秘书长王卫权说。
西部一家退役风机回收处理企业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根据风电场的不同地理位置和基础设施条件,拆除、运输一台风机的费用,最低为30万元左右,最高可能达百万元。
退役风机的金属塔筒、机电设备等可以竞价回收,抵消部分拆除成本,但较难处置的叶片则成为“烫手山芋”。“目前叶片处置费的业内行情价在800—2000元/吨之间,具体多少还要看叶片的数量、状况等。”程刚齐说。
王卫权坦言,大多数业主在10多年前开发陆上风电时,基本没有考虑过废旧风机回收处理的成本。
根据《指导意见》,集中式风电和光伏发电企业应依法承担退役新能源设备处理责任。但在某叶片回收企业负责人看来,企业不仅要花钱买叶片,退役后还要额外花一笔钱来处置叶片,相当于两头付费,处置积极性不高。
由于退役风机回收处理问题目前刚刚显现,拆解一台或者报废一台机组究竟要多少钱,如今行业尚无定论。
金风科技有关负责人提到,对退役机组的回收价值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估办法。如果以废旧金属的市场回收价格来看,目前退役机型整体评估残值高于市场需求价值,这影响了回收企业参与其中的积极性。
此外,发电企业多为国有企业,退役风机回收处置涉及国有资产交易流转,既要高效流畅,又要规范合理,还需要摸索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产业运行模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不少企业对退役后的风机主要采取在合适地点暂时存放的方式,这一方面在短期内避免了切割分解、长距离运输等问题,另一方面也期待在相关产业进一步成熟后能够降低处理成本,甚至带来一定收益。
如何进一步降低退役风机回收利用成本,提升企业的积极性?秦海岩建议,首先要明确责任主体,并尽快完善落实行业标准、技术规范、认证体系等,建立起合理的商业模式。例如,国家对规模化生产线建设进行预算内资金支持,逐步建立综合利用产品绿色认证体系,并给予税收政策优惠。
金风科技有关负责人也建议,可将优惠的绿色金融服务引入风电机组资源化处置产业链条当中,提供资金便利,提升企业积极性。有条件的地方可制定退役风电机组循环利用产业专项支持政策。
12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解读《指导意见》时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落实《指导意见》明确的各项任务,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加大对相关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相关项目提供融资便利;支持重点地区建设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探索区域协同回收利用模式,培育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央企“领跑者”。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至10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近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快建立新能源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协商议政。参加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的多位委员提到,在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的现状和设备即将面临大规模退役的形势下,加快建设退役设备回收利用体系至关重要。
“双碳”目标下,如何实现新能源产业链绿色闭环发展,仍需科技界、产业界等共同探索,交出一份绿色低碳发展的高质量答卷。
本文导航
- 1、 概述
- 2、摆在风电企业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 3、叶片回收处理技术经济性有待提高
- 4、瞄准技术突破和标准体系建设
- 5、建立退役设备回收利用体系是关键